第一堂手工皂的基礎油是?
對手工皂來說,做為基底的「基礎油」是主角。油品有軟油及硬油之分 是指在常溫的狀態下所呈現的形態。
「橄欖油」、「榛果油」、「酪梨油」屬於軟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常溫下通常為液體狀。
「椰子油」、「棕櫚油」、「乳油木果脂」屬於硬油,氣溫變低、一旦冬天到了就容易變固體。
以上基礎油的質感溫和,都適合製成手工皂。 ☺️
第二堂手工皂跟一般肥皂有什麼差別?
一般的市售肥皂多為化學皂,是用大量皂基溶解後添加色素、香精,以香味及色彩、形狀等來吸引消費者。即使有使用天然植物油製皂,也會將其中所產生的甘油抽取作為其他用途,使肌膚洗完後異常乾燥。
第三堂冷製手工皂製作過程12步驟大公開!
冷製程的12個步驟包括:
量測、融油、融鹼、測溫、混合、攪拌、添加、皂化、入模、脫模、切皂、晾皂。
手工皂製作的眉角很多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推眼鏡...
Step 1.量測
一顆皂好不好用,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配方,針對各種不同效用及洗感,我們會調配出不同比例的原料成分,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量測油脂跟鹼的重量。
Step 2. 融油
有些油脂在常溫下是固體狀的,例如椰子油,因此我們必須隔水加熱讓溫度緩慢升高到油脂的溶點,同時必須控制溫度不可以太高,因為溫度太高會破壞油脂原有養分。
Step 3. 融鹼
皂化的必要原料「鹼」是固狀的,因此必須加水融成「鹼液」。
Step 4. 測溫
在油鹼混合前,融油跟鹼液的溫度皆需要被量測,一般來說我們會控制在室溫左右,確保溫度保持「低溫」。
Step 5. 混合
當融油跟鹼液的量測溫度都在控制的範圍內,此時就將油跟鹼水混合進行皂化反應。
Step 6. 攪拌
為了使油、鹼能充分進行皂化反應,我們必須進行攪拌,這個步驟非常費時、費工,而且每種油的特性皆不相同,有的油需要攪拌很長的時間才能皂化,偏偏這種油通常都比較滋潤,這也是製作上比較麻煩的部分。
Step 7. 添加
適度攪拌後,接下來就是添加天然精油。
Step 8. 皂化
添加後繼續攪拌,直到整個皂液呈現濃稠的狀態,到此步驟已經完成初步的皂化。
Step 9. 入模
找到適當的模具,將呈現濃稠狀的皂液倒入。
Step 10. 脫模
皂液在模子裡持續進行皂化反應,此時皂液會慢慢固化,約過1~2天後就可以進行脫模。
Step 11. 切皂
將剛脫模的皂塊切成適當大小。
Step 12. 晾皂
剛脫完模的皂其實並不能馬上使用,原因是因為這些皂目前還內含較高的水分,因此皂的硬度還不夠;另一方面,剛脫模的皂其鹼度仍然偏高,必須藉由長時間的晾皂,在通風、乾燥的環境下,晾皂30-45天,讓皂慢慢持續進行皂化、去水分、固化、退鹼,這個步驟是冷製皂與其他「皂基皂」最大差異。
*皂基皂則是藉由「加熱」來加速皂化反應,通常1~2天內就可達到可用程度,但熱會破壞油脂養分,更遑論多數皂基皂的甘油成分已經經由鹽析法取作其他工業用途。
第四堂甘油不是植物油! 那什麼是甘油?
提到冷製天然手工皂的介紹,就一定會離不開介紹甘油,大家總是會說甘油對肌膚有多好,那到底甘油是什麼?
首先,也許很多人都會誤會,甘油其實不是植物油!甘油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黏稠液體,它的學名叫做丙三醇,也就是一種醇類,常存在於自然界,人跟動植物體內也都會有,它具有非常好的親水性,所以用途非常廣泛,在醫療或化妝品的原料上經常可以看到它,也因為甘油有極佳的親水性,因此甘油可以說是皮膚最佳的軟化劑!
雖然外面的化工行可以買到甘油,但是不可以將外面買到的甘油直接擦在身體上喔!這可是會造成肌膚上水分反而會被吸收,讓肌膚變得更乾燥。手工皂經自然皂化而生成的甘油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使用手工皂洗後因為甘油會散佈在肌膚表層,所以才會讓你的肌膚感覺保濕。
第五堂是不是所有肥皂都有含甘油呢?
其實不是的,因為甘油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此自然皂化產生的甘油大多都經鹽析法被取出,拿去製作高檔的化妝保養品 只有冷製法製作的肥皂有保留完整的甘油成分!
如果你的肌膚缺水,建議可以試試看經由冷製法製作的手工皂,讓基礎的清潔跟保濕可以一次完成!我們常說越單純的東西越好,那經由這樣單純的皂化反應,除了對肌膚有很好的保濕效果外,手工皂對地球環境的保護也是有小小的貢獻的喔!
第六堂什麼是皂化反應?
是製作肥皂最基本的化學式因此製作肥皂前最重要的就是瞭解什麼是皂化反應?
我們這邊用簡單的文字來敘述,化學反應如下:
皂化反應=油脂+鹼(氫氧化鈉) => 肥皂(脂肪酸鈉)+甘油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用例如橄欖油、椰子油、棕櫚油等的油脂,加上鹼液(鹼加上水) ,經皂化反應會轉變成為肥皂及甘油,這樣是不是很容易理解呢 但是實際上要製作出一塊保濕、滋潤的手工皂,可是要在配方及原料上下工夫的喔!
這裡我們瞭解了製作肥皂最重要的原料就是油脂及鹼喔!